破解MRO行业痛点,“渠道+产品”双轨驱动智造升级
2025-07-13 18:08:59  阅读量:88592  今日热点网

近日,震坤行《行家对话》栏目正式上线,该栏目旨在搭建一个汇聚行业领袖、知名学者与商业思想者的平台,通过深度对话,激发洞见,共同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首期节目中,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中银科技金融学院执行院长刘少轩与震坤行工业超市创新研发中心总经理邱晨曦围绕“智能制造与自有品牌创新研发”这一话题展开了深度交流。

邱晨曦首先对MRO行业进行了精准定位,他表示,MRO行业聚焦于制造行业的运维、保养、维护所需的备品备件,就像人体不可或缺的维生素,虽不常被关注,却是保障整个制造过程顺利运行的关键要素。他举例说明,美国的固安捷、德国的武尔特、日本的米思米等MRO巨头,都是伴随各自国家的制造业发展而成长起来的。而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MRO行业仍处于早期阶段,数字化渗透率仅为9.5%,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不足2%,与美国接近20%的数字化渗透率和40%的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相比,差距明显。震坤行作为国内该行业的领先企业,虽与国际巨头相比仍有差距,但已颇具规模。

刘少轩认同邱晨曦对MRO行业的比喻,他补充道,MRO行业就像工业制造领域的毛细血管,小到螺丝钉、扳手,大到防护服、头盔,都是生产制造中必需的零部件,虽非制造型企业直接采购的核心零部件,却对生产平稳运行至关重要。同时,他也指出了行业存在的痛点,即企业在采购这些产品时,面临着品类繁多、价格不透明、品质难保障以及管理成本高的问题。

针对这些行业痛点,邱晨曦介绍了震坤行的战略转型举措。震坤行正从传统的平台型企业向“渠道+产品”的复合型企业转型,构建三大生态体系:品质生态体系通过优化供应链,平衡成本与品质,解决价格和品质不透明的问题;智能制造生态体系紧跟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步伐,推动产品持续迭代;场景化生态体系则针对特定场景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避免零散采购带来的适配性问题。“渠道加产品不是简单的1+1,而是渠道要更加懂客户,产品更加懂场景。”邱晨曦强调渠道与产品的复合,本质是双向能力深化,二者协同才能重构工业用品服务的底层逻辑。

刘少轩也关注到震坤行在数字化方面的布局,他提到震坤行以数字化采购平台为起点,具备先发优势。通过深度融合AI大模型技术与工业用品供应链核心场景,构建了一套覆盖采购全链路、契合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智能体解决方案,为行业降本增效。智能仓储的升级更是亮点,配备称重传感系统的智能仓,实现物料自动统计、动态预警、精准补货的闭环无人场景,解决了客户MRO物料管理分发的难题。

“判断需求是否为伪需求的标准只有一个:能否给客户带来真正的价值。”邱晨曦提出,只有分解产品特性到可量化、可评价的技术指标,才能确保研发的产品真正贴合客户需求。在自有品牌产品研发上,震坤行采用IPD研发模式,从市场规划、需求管理到产品研发,通过“五看”(看行业、看客户、看竞争、看自己、看机会)全面了解市场环境,挖掘市场机会。

谈及未来,邱晨曦认为中国MRO行业数字化渗透率接近10%,距离爆发拐点已不远,预计未来3-5年将进入爆发期。震坤行正积极做好准备,在渠道和产品维度发力,拥抱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变革。刘少轩也强调在变革过程中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创新型人才一定是复合型人才,掌握多学科交叉知识体系,才能激发创新意识和能力。上海交大近几年开创性地设立了技术转移硕士,就非常好地解决了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培养难题”。他指出,人才培养需产业与高校协同,共同推动MRO行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

震坤行作为数字化的工业用品服务平台,正以技术创新和模式升级引领行业发展,为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贡献力量,其探索实践也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宝贵样本。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