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空间“归位” 乡村振兴“到位” ——江苏淮阴法院保障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工作纪实
2023-05-11 10:39:30    法治日报·法治周末

2022年,江苏省淮安市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共建指挥部出台文件,要求对已经发包的农村集体土地中不合理合同予以清理,将土地资源回收后再发包,并启动了乡村公共空间治理“三级先导”工程,淮阴区为先导区、南陈集等乡镇为先导镇、所辖村为先导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让乡村公共空间“归位”,实现乡村振兴“到位”,成为淮安市淮阴区人民法院参与基层治理、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道重大课题。临危受命,淮阴区的法官们上场了。

保护良田粮用

监督不严、使用不当,导致农地非农化、耕地非粮化现象时有发生,而“小规模”毁地行为,极易蚕食耕地红线保护“大方针”。

淮阴区某村委会将承包地发包给林某承包耕种,林某在耕种若干年后,于2020年左右又将土地租赁给夏某,后夏某用租赁的土地存放车辆、沙石等,因来往车辆较多,承包地土质逐渐硬化,对耕地造成了破坏。

村委会负责人知晓这一情况后,多次组织村民与夏某协商恢复土地原状。

“这块地是我租的,我交了租金我说了算!”夏某态度十分强硬。

多次协商未果,该村委会遂诉至法院。

南陈集法庭谭云云法官受理该案后,多次前往现场勘验,并组织双方调解。

“老夏,根据法律规定,承包人承包了土地就要担起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的责任,不能对土地造成永久性损害。无论是你自己耕种还是将土地流转给他人,均应保证土地的农业性质。村委会作为发包人在发现耕地资源被破坏后,有义务也有权利督促承包人恢复土地耕种原状,更何况你和老林之间的转租合同并未取得发包人同意。”

谭云云法官耐心讲法,使林某与夏某意识到土地违法转包、擅自改变土地用途以及破坏耕地的后果,当庭表示自愿解除租赁合同。同时,原被告双方还就土地复垦达成和解协议。

促进集体增收

土地流转的目的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农业集约化、产业化和现代化。但前提是,不损害村集体和群众的合法权益。

2001年2月,原告某村委会与被告胡某签订《土地承包合同》,约定将该村45亩土地承包给被告,承包期18年,自2001年2月起至2019年2月止,总承包金3.9万元,核算每亩土地年租金仅为48元。合同签订后,原告将案涉土地交付给被告种植稻麦。2007年5月,双方就上述土地继续签订《续包合同》,约定承包期36年,合同期限自2019年2月起至2055年5月止,总承包金5万元,核算每亩土地年租金降至不足31元。被告按期缴纳上述承包金后耕种至2022年。原告于2022年2月诉至淮阴区法院,请求法院确认合同无效,并返还土地。

经该院现场勘查,涉案土地用途为“基本农田”,被告在土地上种植稻麦并建有6间瓦房共计100余平方米和其他附属设施。被告实际共计缴纳土地租金8.9万元,实际租赁时间超21年,核算每亩土地年租金仅为94元。淮阴区法院审理后认为,双方签订《土地承包合同》后,虽于2007年提前签订了《续包合同》,但合同的主要权利义务无变化,应将《续包合同》视为延长《土地承包合同》租赁期限的补充协议,故案涉承包合同约定的实际承包期应为2001年2月至2055年5月止,承包期达54年之久。而案涉土地系以“其他方式的承包”“其他方式的承包”实际属于土地租赁关系,租赁期限受最长20年的限制,故应确定双方合同期限为自2001年2月至2021年2月止,超出该期限的部分应属无效,被告应向原告返还案涉土地。后该院判决,确认案涉承包合同超出20年以后的部分无效,被告向原告返还土地。

淮阴区法院在注重案件审理的同时,及时组织法官进入村居,帮助村集体审查问题合同20余份,坚持抓前端、治未病,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护航乡村振兴

土地资源是农民的“家底”,保护并利用好“家底”强村惠民,是村集体组织的义务,也是法治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

2016年8月,原告某农科园与案外人某研发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将案涉集体土地及土地附属设施出租给该研发中心使用。2022年6月,原告与案外人某研发中心经协商一致,解除该《合作协议》。协议解除后,原告欲收回土地兴建植物园开办花展。但被告刘某却以劳动报酬未支付为由拒绝搬离。原来,研发中心将土地转租给案外人徐某使用,而刘某是徐某雇佣的工人,因部分工资未能结清,刘某以此为由居住在附属设施内并拒绝搬离,造成后续兴农项目无法实施。

“你可以起诉徐某索要工资,但滞留在别人的土地上,阻碍到项目进展,就不合适了。”法官多次向刘某释法。

“徐老板不把我工资结了,我就不搬走!”面对法官的督促,刘某仍然态度强硬。

劝解无果后,法院作出要求刘某搬离案涉土地的判决。因刘某未按时履行生效裁判义务,该院及时采取强制措施,最终顺利将土地退还申请人。

通过案件审理,该院及时总结农村集体土地不规范发包衍生出的超长期合同、破坏土地性质、违规乱搭乱建等治理难题,通过司法建议向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反馈问题、提出建议,并主动向上反映,市委政法委为此专门出台了《关于为全市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工作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法治服务保障乡村振兴工作成为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的一大亮点。

责任编辑:春彰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