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篡汉的日子并不好过,一个理想主义者大梦的覆灭
2023-06-12 09:59:04    中华网热点新闻

传统文人出于君臣观念将王莽贬为篡位的跳梁小丑,现代五四文人为打翻传统文化的壁垒而称颂王莽为"民选皇帝",在一片禅让声中,王莽走到了历史前台,无数人在他身上寄托了美好的期望,但他的出现如昙花一现,很快走向灭亡,而且失败得如此惨烈!

王莽篡汉


(资料图)

后人常常慨叹王莽不费一兵一卒便轻易得了一片江山, 表面看王莽得益于他的外戚权势,而实际上得利于当时千载难逢的机遇,王莽只不过是顺应了时代潮流。

王莽篡汉之地利与人和

西汉末年,国家的军政大权逐渐被汉成帝之母王政君王氏家族把控。王莽的天生优势在于,他也是王家的一分子。王太后有8个兄弟,除了兄弟王曼早死外,其余7个兄弟都被她封为候,执掌朝政。王莽正是王曼的儿子,王家权倾朝野,大多都是十分骄横奢侈,只有王莽是个例外。

他自幼丧父,这样的家庭背景使他从小便与众子侄泾渭分明。他在家孝顺父母,勤奋读书,连日常打扮也是一个普通儒生的样子。在外结交贤士,尊敬长辈,对于官至大司马的叔伯王凤,更是孝顺。王凤生病,王莽鞍前马后的照顾,让叔伯大为感动。因此,王凤在临死前把王莽推上了政途。

几年之间,王莽在官场得到了直升机式的提升,从黄门郎-骑都尉-光禄大夫-新都候,至公元前8年,38岁的王莽已升任大司马(主管全国征战和用兵,是最高军事长官)。尽管王莽的官职越升越高,但他身上丝毫没有官大一级压死人的蛮横。他为人谦逊,不但散财接济门下宾客,而且不遗余力地结交贤士和朝中文武百官,名声超越了他的几位同样手握重权的叔伯。

汉成帝死后,十年间换了两任皇帝,即哀帝和平帝。平帝即位时年仅9岁,国家大事几乎都掌握到了王莽手中。不久王莽被授封为安汉公,并且只受封号退了封地。公元2年,中原发生旱灾和蝗灾,王莽自己拿出100万钱和30顷土地,当作救济灾民的费用,并引发贵族和大臣们的效仿,纷纷出地出钱来赈灾。为此,王政君又封新野之地给他,又被他拒绝了。

王莽这一系列收买人心的操作,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公元3年,王莽将女儿嫁给了平帝为皇后,他也顺理成了国丈,掌握了朝廷更大的权柄。但随着平帝的逐渐长大,再加上王莽杀光了平帝舅舅家的人,还不准其母留在他身边,于是平帝对王莽日益不满。但平帝无权无势又能将羽翼丰满的王莽如何呢?没过不久,王莽便对平帝下了毒手,一杯毒酒结束了平帝的统治。

之后他从刘家宗室里找了一位"代理皇帝",这时一些吹捧王莽的大臣开始为王莽上位做宣传工作,什么"王莽才是真命天子",什么汉高祖庙里存着"汉高祖让位给王莽"的铜匣子等等,用迷信思想,用君权天授的思想去影响民众,从而为王莽称帝得到舆论支持。

这时,一向谦虚的王莽突然不再推让了,他派人去向王政君要来汉朝皇帝的玉玺,公元9年正月,王莽自立为帝,将汉家的天下据为己有,并取消了汉朝的称号,改称新朝。西汉的政权就这样被王莽和平过渡了。

王莽篡汉之天时

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小民百姓在天灾人祸中悲惨度日,可以说汉室王朝民心已失。而西汉儒生注重追求的是"公天下"的理念,即天下非一家一姓之私的观念。上天设立君主并不不是纯粹为了君王的利益,还要建立基本秩序,为民谋福利。

君主要履行天职,就要具备圣贤的品质和非凡的人格魅力,如果君主做不到这一点,就要被革去天命,自然可以被废、被诛、被退位。王莽通过一系列的运作,把自己打造成为具有圣人一般的人格魅力,导致数十万人狂热的追捧他。

因此,王莽以一个道德楷模的形象出现在了世人面前,被民众膜拜,再加上出身显赫,不断地向权力中心进发,最终顺其自然的将帝王收入囊中。

所以,王莽篡汉能成功,也是天时地利人心所向的结果。

王莽夺位后的"无米之炊"

王莽建立新朝后,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王国登场了,"无米之炊"的王莽能走多远,几乎是显而易见的。

在位期间,王莽基本在忙着做两件事,一件是改制,另一件就是镇压农民起义,而两者又是一个因果关系。

王莽改制

王莽的改制,在其掌握政权前后,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土地制度的变革,官制改革和货币改革。

第一,田制的改革。西汉末年,土地兼并的情况非常严重,土地大多集中在大官僚大贵族和外戚手中,贫富差距十分悬殊。哀帝时即提出限民名田,即限制私人占有土地的数量。到了王莽即位后,再度出台政策来调整土地过于集中的问题,以期望可以缓解日益紧张的社会矛盾,稳定政局,缩小贫富差距。

赤眉起义于公元18年爆发,那一年,山东琅琊连年饥旱,饥民聚集,迫于生计起兵反抗。这支农民军实际上很无厘头,没有文书,没有番号,组织涣散,在眉毛上涂赤色,其目的也只是为了在作战时与王莽的军队相区别。但就是这样的农民军,居然也把王莽的正规军给打败了,这说明王莽的军队早已是一盘散沙,不堪一击。

公元20年,南边的绿林军也起义了,同样也是饥民组成的农民军,但官军同样也不敌这些民间武装力量。东边的赤眉,南边的绿林,不断扩大形成规模,而官军对他们的围剿均以失败而告终。

随着汉朝宗室刘玄、刘伯升等的加入,农民起义军发生了质的变化,由乌合之众转变为数十万的正规军。宗室起兵后,义军开始有了政治目的,除了攻城略池之外,还进行政治宣传活动。

而与此形成对照的是,王莽一直认为百姓起义是为结党谋乱,而非因饥寒所迫,为此还出台了一些苛刻的政策,更是加重了"自杀"的过程。到最后,新朝内部也分崩离析,王莽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困境。

公元23年,王莽的帝王之秀走到了尽头,被义军斩首分尸,退出了历史舞台。

王莽流于形式,走复古主义的道路,以诈伪登场,以悬首于闹市为结局,其间教训甚多,为后世警醒。

王莽也实行了一次"土改",更名天下田为"王田",以便使土地国有化,然后再按劳动力按人头去分配土地,名义上是通过国有化土地将原先集中的私田还给农民,但实际上这样的操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执行起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首先,"王田"动了大官僚大贵族的奶酪,他们没有人会去配合这样的政策,即使有个别权贵放出一部分土地,也很快会被新起的权贵所吞并。封建王朝的本质是以家天下的理念用以治国,生来就是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之上,钱与权的统一是地主贵族的本质。这从根本上已经注定了王莽田改的失败。

其次,就算当时的权贵们尊重田改,也要有一支素质过硬的队伍去执行这项改制,同时推行也需要一套严格的流程制度。这项改制牵扯的不只是个别权贵,而是整个地主阶级,如果没有人去具体推行实施,基本可以认定这是一纸空文,最终逃不过流产的命运。

第三,一纸空文宣布后,一旦没有具体实施细则,反而会在社会上增加混乱,特别是地方上的大混乱,被地方官利用,从而乱上加乱。

果然,改制提出三年后,王莽已知推行不下去,又废除了土改,土地私有重新合法化。财政一旦发生困难,只能重走横征暴敛的老路,结果不仅没有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反而加重了民生凋敝的局面。于是盗寇四起,王莽下台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后人将这项改革称之为复古式改制,本本主义的典型案例,也有一定的道理。

第二,官制的改革。通过王莽田改的失败,我们大致明白,王莽是一个形式主义者,好大喜功,本人也没有什么治国之道。 西汉在董仲书的推动下,确立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这实际上有很大弊端。纵观历朝历代,儒学固然一直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存在,但也需根据形势需要,吸收转化其他各家思想,作为非主流的意识形态为其所用,这一点古今皆如此。

儒家重礼,六艺,即《春秋》、《易、》《礼》、《书》、《诗》、《乐》,就是儒生们整理和传承的经典记录。《春秋》纪史事,《易》讲的是认识论和思维方法,《礼》讲礼仪原理及政府机构,《书》是文告的汇总,《诗》是人们交往的文化载体,《乐》是音乐及其意义。王莽在六艺上大做文章,意在赢得儒生阶层的文化认同,得到他们的支持。

司马迁讲儒者,"以为人主天下仪表,君唱臣和,主先臣随",帝王之所以喜欢儒学,在很大程度上,它助长了帝王权力的无限膨胀,好大喜功。董仲舒把灾异与人事对应起来,又将儒学神化,这股思潮,从西汉后期到东汉都很风靡,在王莽时期最为盛行。

王莽"奏起明堂、辟雍、灵台,为学者筑舍万区,",明堂、辟雍、灵台都是儒家王道理想中的重要典制,作为圣人教化大行、治趋太平的产物,具有无限神圣崇高的象征。

而实质上,不论六艺还是为学者筑舍万区,王莽无非是在搞形式主义的那一套。但人最怕的就是自欺欺人,在这种氛围之下,王莽最终也把自己绕了进去。他以孔子、周公自拟,"愚昧以为万世笑而不疑"。

成为帝王之后的王莽,对形式主义更加上心,开始改变汉代职官名称。这种只改变职官名称,而不改变官僚机构的架构,实际上带来的效果,不仅没有实际意义,反而让人们很难接受,在使用新名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常常是新名与旧名并用,单 用新名,便不知所云,特别是在地名变更的问题上。

关键王莽改名,改到匈奴那儿还引发了战争。在处理匈奴换印的问题上,引起了匈奴的不满,遂而王莽屯兵边境,庞大的军队给养加重了财政负担,横征暴敛的结果,也加速了社会的动荡。

形式主义的官制变革,在处理匈奴问题上集中爆发出来,也成为王莽统治崩溃的一个触发点。

第三,币制的改革。

王莽在货币上的改革,完全可以理解为搜刮民财,以应对内外浩大的开支所造成的财政拮据。历史证明,任何统治者,妄图想借助于垄断货币发行权,通过发行货币,增大通货膨胀来缓解财政危机的做法,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在西汉,汉武帝在币制上已经进行过变更,以小换大,以轻代重,发行贬值的货币,造成盗铸私铸成风,物价飞涨,并不能解除财政危机。而王莽的币制改革,可以说是在重蹈汉武帝的覆辙,是历史的倒退。但他不如汉武帝的地方在于,汉武帝还知悔改,在意识到错误之后,将货币做得精致,无法盗铸,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稳住了货币流通。而王莽却至死不知悔改,最终只能自吞苦果。

镇压农民起义

王莽改制的全面失败,导致的结果便是农民起义不断。

最早起来反抗王莽的是汉的宗室,不过很快就被王莽镇压了。真正对王莽政权造成是赤眉军和绿林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