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者姚洋:建议发放一万亿元消费券,经济才会真正有起效-世界速讯
2022-12-19 23:19:25    腾讯网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在国家发展论坛上说,现在消费券的规模太小了,刺激力度不大,很难在经济中发挥正面作用。

姚洋认为:“一个省发3亿,如果那个省的经济规模是5万亿以上,3亿根本没什么意义,要想有什么作用,至少得发到1%的级别,也就是说一个省如果是五万亿的规模,要发到500亿,这样大家才会有所感觉。”

姚洋还说,全国也是一样的,如果发消费券发到1万亿以上,就是1%的级别,这样对整个经济才会真正的起到效果。


【资料图】

姚洋的这种观点,我个人当然是相当赞同的,这也向我们传递了一个非常贴切实际的一个信号,那就是自疫情以来,各地的消费券活动不仅幅度一般,而且还夹带各种满减券,优惠力度并不大,对消费的刺激落实力度,的确非常轻微。

而这次根据北大国发院姚洋的观点来看,这说明在鼓励消费、刺激消费上,是有人真正做了实际的考量的,是真正想要为经济好,为消费好的。

但姚洋的这个方案,真正落地的可行性大吗?

我认为不仅大,而且很容易落实到人头上,对经济的增长和消费的恢复能够以摧枯拉朽之势进行快速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帮助经济度过难关。

发放消费券的行为,其实老早就有了,这个和经济学中经典的“直升机撒钱”模式如出一辙,几乎是差不多的。

但不同的是,消费券的行为不完全是撒钱,而是撒很少的钱,剩下的大头让消费者来出。

以成都为例,过去成都搞消费券的时候,最大额的消费券就是满600减200、满300减100、满100减40和满50减20,这个消费券看起来好像很诱人,但大部分人都要面对一个抢不到的窘迫。

即便抢到了吧,也往往因为大额消费券使用门槛太高,小额消费券减免优惠又太低,且不同地区的消费券额度不同,使用门槛不同,甚至就连发放总额也不相同,成都的就只能在成都用,其他地区就没有。

因此这就导致了一是消费券门槛太高,二是消费券使用场景不高,三是优惠力度不大,导致民众的消费热情不是很高。

我们知道,消费券的本意只有一个,那就是刺激人们的需求,从而拉动消费的增长,具体来说就是要让商家、让个体户和连锁店有生意,有人愿意上门消费,明确了这一点,如果以国家级层面发放一万亿消费券,哪怕是对半开,例如满五百减二百五,满两百减一百,理论上这一万亿也能够创造两万亿的消费出来,这对于短期放开后的消费恢复,能够起到非常显著的作用。

另外,有的人说实际的市场中我们缺的不是钱,而是市场信心,因此发放消费券没什么用,这一点我是并不认可的。

要我说,我们是既缺钱,同样也缺市场信心。

而消费券的出台,就能够很好地弥补人们缺钱的痛处,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拾取商家丢失的市场信心,把商业信心给找回来。

当然了,前提条件也很简单,那就是要花费大力气进行消费券的发放,不要一发就是“毛毛雨”,要发就发个一万亿的消费券,只有这样才能够既满足人们想消费又不敢消费的现状,用消费券去刺激到全国各个市场,不管是省会城市还是四五线城市都能够通用全国性消费券,这样既恢复了市场上的商业信心,也能够让没钱的大众敢于去消费。

市场上的商业信心怎么恢复?

过去三年来大家都被不确定性搞怕了,都被疫情给弄怕了,现在要恢复商业信心,不能光靠嘴巴说,更要拿出实际行动来支持商业信心,那怎样的实际行动可以用来说明支持市场的决心呢?

其实消费券就可以做到这一点,全国性的消费券就可以做到这一点。

要知道,如果是放在过去,一万亿的消费券可不是什么小数目,这是需要好好斟酌斟酌的,但眼下放在今天这样的大背景下,坦白讲我们其实没有太多的选择。

因为今天的房地产已经不再是过去的房地产,过去每当经济不那么好的时候,当消费不那么好的时候,房地产总能够适时地站出来,站出来支撑经济,站出来支持经济,但现在要想继续靠房地产来支撑经济,这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不管是从供需的关系来看,还是从消费者的投资属性来看,房地产都已经逐步丧失了它原有的魅力,正在慢慢日落西山。

而我们的基建这么多年也弄的差不多了,也很难再通过基建去拉动多大的经济了,撬动多大的杠杆了,除了继续减税退税之外,我们其实能够打的牌并不多了。

而眼下,消费券就是一张很不错的牌,一张既可以解决消费者没钱的问题,又可以解决市场缺乏信心的问题,一箭双雕。

因此,姚洋的这个观点,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正面意义。

未来我们的经济肯定是要追求增长的,还将要继续追求增长,但具体增长能够到多少呢?还能够到双位数的增长吗?这当然也是很难的事情,这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随着我们的市场一步步面临饱和,在增长的道路上,每走一步,每前进一步,都会变得愈发困难,而市场信心决定了我们这个步子能够走的多快,以及决定了我们能够走多远。

消费券不仅仅是消费券,它事实上满足的更多的是小微企业、消费者双方的期待,大家期待能够有一个好消息,来冲刷这三年来笼罩到所有人身上的悲悯,大家都需要市场能够下一剂猛药,来拉动更大的杠杆,撬动更多人市场。

市场的信心源自于每个人对未来的看法,这种看法会具体体现在他的行为上,以及购买决策上,当我们在说消费者不愿意消费的时候,原因无非两个,要么是没钱消费,要么是不愿意消费,偏向保守。

眼下来看,这两种情况都有,这两种情况都在发生,这种时候我们就有必要思考:消费券目的到底是为了刺激消费,恢复市场主体信心,还是为了赚人们的流量和关注点,如果是前者,那我们就应该搞一个大手笔的消费券,最好是能够一鸣惊人那种。

如果是后者,那门槛多一点、高一点、消费券再少一点,也无妨。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关注我,把知识磨碎了给你看。

关键词: 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