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医保账户改革,与你的钱袋子有关,医保个人账户的钱变少了?:当前焦点
2023-02-11 14:19:21    腾讯网

2023年中国迎来了 第一个退休高峰期,我们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的社会,这意味着社保养老基金和医保基金的负担加重了,渐进式延迟退休和养老金全国统筹逐步落地,以此来缓解社保基金的压力,让医保和养老金制度能够稳定健康的运行。

社保养老金的改革和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落地,是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养老金缺口问题,而医保基金制度的改革,也是为了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让大家可以更多的借助医保这个财务损失补偿和转移工具,来规避生活中大病和意外带来的巨额开支,维持普通家庭财务稳定,可以按部就班生活。


(相关资料图)

但在医保改革逐步落地,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指导意见出台后,网友和部分参保人员却提出了质疑认为个人医保账号划入的钱变少了,而统筹账号划入的资金比例却提升了?

医保统筹账户和个人医保账户,孰轻孰重?

这种质疑的背后其实是对医保作用认知的差异,对于金融行业的从业者来说,医保本质上是一种财务风险转移工具,区别于保险公司的商业医保,但却有着相同的作用,可以转移个人和家庭因为重病和意外带来的巨额财务支出,避免消耗个人和家庭的存款储蓄。

而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医保账户被当做个人的一笔储蓄和资产,所以每次医保改革的时候,都会有不同的质疑声音,特别是涉及到个人医保账户。

随着医保基金的稳定运行,我们的个人医保账户有了更多应用价值,一二线很多城市药店都可以通过刷个人医保购买药物,门诊医疗等也逐步被纳入医保保障范围,极大的减少了老百姓的日常医疗支出。

但实际上,医保统筹账户才是医保的主体,也是医保帮助个人和家庭转移财务损失的关键账户,日常医疗的支出往往不会占用太多的个人和家庭收入,但住院重病等大病的医疗支出,往往需要消耗个人和家庭多年的积蓄,甚至让一个安稳生活的家庭,一夜回到解放前,无法维持正常生活。

而有医保统筹账户的存在,大家就可以通过医保报销这种平时没有发生,但一旦发生就会产生巨额财务支出的财务风险,这样个人和家庭的积蓄就不会被掏空,统筹账户是救急的,,个人医保账户是解决日常小额医疗支出的。

如果个人医保账户的资金占了医保基金的大部分,大量的医保资金都变成日常开支的存在,那么统筹医保账户的资金就会不足,医保的保障价值和财务风险转移作用就不存在了。

一旦有参保人员出现大病医疗支出,动辄几十万,甚至百万的医疗报销,长此以往,统筹账户的资金就会出现缺口,无法解决大额医疗报销问题,这会让很多家庭生活水平倒退,甚至影响未来的安稳生活。

简单来说,医保是保障工具,不是储蓄消费账户,我们必须先保障统筹医保账户的稳定运行,然后在根据实际情况,提升个人医保账户的待遇,统筹账户是主体,个人医保账户是辅助。

如果没有医保统筹账户的存在,我们无法解决各种突发财务风险,在家庭风险管理中,无论是社保规划,还是商业保险规划,都有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医保优先,养老次之。

统筹账户事大,个人医保账户事小,我们要分轻重缓急,切不可因小失大。只有建立个人和家庭的医保保障机制,才能保障退休人员的物质生活保障,没有医保,即使你有再高的养老金,一场大病就可以耗光你的养老金和储蓄存款。

2023医保账户有哪些变化?

今年的医保改革逐步落地,整体来看其实就是提升了统筹医保账户的保障价值,增加了个人医保账户的互助价值,家庭成员之间的医保账户可以共享,让医保可以在解决大病医疗的开支的同时,减少老百姓日常医疗开支,这也是提升医保的日常使用价值,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让社保基金能够流动起来,最终实现全民医保基金统筹和共济,实现真正的医疗普惠。

医保统筹账户纳入了更多可报销的医保疾病,而个人医保账户具有了更大使用范围和灵活性,这对于个人和普通家庭来说是好事。

医保账户的改革其实也是应对医疗成本上升的需要,我们的经济增长是靠投资和出口贸易拉动的,而这种经济模式带来的问题就是内需消费和民生投入不足,经济双位数高增长的时候,大家生活水平普遍提升,收入差距和民生投入不足的问题会被忽略。

而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大家对于收入差距扩大的容忍下降了,内需消费无法提升背后是高教育成本,高医疗成本,高房价带来的综合影响。

民生领域的高成本问题、居民普遍负债的压力,加上全球经济的不景气,大家缺乏信心,消费的意愿自然下降了,医保账户的改革初衷也是为了解决高医疗成本的问题,这也是为最后的内需消费提升,内循环经济的增长做铺垫。

你觉得今年医保改革有哪些特殊之处,医保账户的作用到底是什么?分享你的观点,一起交流。

关键词: 职工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