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期理财应该买什么产品?
2023-02-18 15:23:48    腾讯网

鉴于我们的特殊情况,在过去的十多年历史当中,唯一能够长期跑赢通胀(M2增长速度)的,可能也就只有房地产了,所以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时间里,大家不约而同的选择都是买房,通过买房来实现财富收益的最大化。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从这个角度来说,十年前你持有一套房,十年后的今天翻三番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很多人说房子是拿来住的,不是拿来炒的,但事实是,就连郁金香都可以炒,那么房子拿来炒其实也不意外,温州炒房团显然比做生意有着更稳定的盈利和增值空间,这一点闻名全球也就不值得意外了。

一般来说,长期理财指的都是一年以上甚至更长的投资年限,这样的才被称之为长期理财,而在所有的长期理财当中,真正能够值得买的,其实又非常少,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

除开这几年房地产的不稳定,理财对于人们来说也就更难了,因为不确定因素太多。

我们有多么偏爱买房理财呢?

根据数据来看,在中国家庭资产中,房产占比高达70%,这说明房地产本身的理财属性是非常强的,是城镇家庭的大部分资产,这从侧面说明我们的资产占比对房地产的偏好很高,另一方面也足以说明,房地产的潜在风险有多么强烈。

当房地产不再适合投资增值持有的时候,长期理财之外,还能够买什么产品呢?

首先我们要看到,今天的地产支持政策力度已经非常接近2008年和2014年两轮严重下行周期期间,截止2022年9月,全国加权平均房贷利率较2021年下降1.29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假设你借100万、分三十年等额本息还款,现在贷款的话少还约28万元利息。

但即便是如此强的支持力度,但房地产市场依旧不算太火热;根据统计局的数据来看,全国30座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的三年平均增速处在-10%左右的低位。

未来一二线城市的部分地区也许还有增值的空间,但三四线城市在人口流出的压力下,房价很可能难以为继。

而从存款数据上也可以看的出来,单就国内来说,的确是没有什么更好的理财渠道和理财产品;2022年中国居民贷款同比少增4.09万亿元,同期新增存款17.84万亿元,平均下来去年每个人往银行里存了一万多元。

这创下了央行有统计记录以来的新高,其中超过50%都是定期存款,截止去年11月,居民定存余额超过80万亿元。

这是非常恐怖的一个数字,但也从侧面说明了,在普遍的大环境不确定性之下,绝大多数人唯一能够做的,还是把钱放进银行里,然后存起来。

目前银行一年期定存基准利率降到1.5%、银行上浮后的挂牌利率1.9%左右,大额存单利率2%(一年期)的情况下,持续贬值的房子作为投资或者理财保值的吸引力,已经不如各种存款类产品。

那么股市和基金能去吗?

根据去年国内基金规模的变化来看,其中股票和债券型基金全年只有2月、7月、8月和12月末的规模高于1月。这意味着一年里超过半数时间,基金市场出来的钱比进去的多。

这些数据都反映了一个事实:尽管我们有那么多的居民储蓄,但这些并不是居民不消费或者收入高增而形成的所谓“超额储蓄”,而是大家不买理财、不买房子甚至卖房或者不炒股以后,无处可去只能存银行的钱。

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它的影响在于,当房贷给定、房屋价值缩水的情况下,居民负债率被动升高,导致防御性储蓄意愿增强、消费和投资信心减弱,此时住房对消费是挤出而不是增益。

这个时候有更好的理财吗?

相对来说可能有,但从宏观数据的变化来看,大家还是更倾向于把钱存进银行,拿着2%或者更高的利息,这就足够了,因为银行的利率不管怎么变化,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在保本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增值。

如果单就M2的增长速度来看,每年的货币贬值大概在10%左右,如果说你指望自己拥有一款基金理财产品,或者能够在股市当中,每年获得10%的高额回报率,这个基本上是不太现实的,尤其是对大部分普通人来说,理财就图一乐,能够增值最好,毕竟大部分人并非是专业的。

基于此,要想跑赢货币贬值的速度,这个几乎是不太可能的,是很难实现的一点。但如果,如果我们能够拿到3%的收益,其实也还是算不错了。

要知道,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增长放缓,货币的本身的投资属性也会慢慢减弱,而更佳的理财渠道,反而可能是在股市之中,但我们的股市时间年如一日,通常都是在三千点多一点,这也就意味着投机的属性太强,对散户来说,如果冒险踏进,最后可能就是典型的血本无归。

前段时间的新闻想必大家都知道,某个理财平台发布了一个数据,说的是去年大部分的散户都是亏损的,最后说这个消息是假的,是真二八经的谣言,该平台还因为这件事面临了一些处罚。

这个假可能是真的假,但真在哪里呢?真在股票市场对散户并不友好,对一个正常的萌新来说,股票市场显然并不适合你。

而根据传言,又说要把港股美股的相关软件给禁用了,禁止国内的投资者投资国外机构,这再次断了另外一条理财之路。

现在你问我,长期理财应该买什么产品?

我会说,把钱存在银行,然后老老实实上班,既然理财不能致富,那勤劳总能吧?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关注我,把知识磨碎了给你看。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