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片门”背后:桃李面包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利润连续下滑
2023-02-22 18:14:34    腾讯网

摘要:红利趋缓、创新不足(欢迎关注闺蜜财经)


(相关资料图)

撰文|蜜妹

这是@闺蜜财经的第1223篇原创

一则扑朔迷离的“刀片面包”事件,让“面包第一股”桃李面包站上舆论风口浪尖。

事情的起因蜜友们应该大都有了解,大致是辽宁某消费者在购买的桃李面包某产品中,吃出了一节刀片。从图片上看,疑似生锈的刀片从一截面包里露出来,很是吓人。

图片来源|微博网络截图(特此感谢!)

食品里有“凶器”,骇人听闻。何况是在诸多城市布局、销售渠道众多、市值200多亿的面包巨头。到底啥情况?

01

2月20日,舆情高潮当天,桃李面包即发布了“澄清公告”,内容称公司生产过程中不存在使用该类刀片的工艺环节,排除在生产过程中存在金属刀片的可能性。并说已报警并申请立案调查。

在蜜妹看来,这份澄清公告内容有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正常情况下,面包生产流程里没有刀片环节我们当然知道,程序上不允许刀片出现在面包里这都是常识。

但食品里吃出刀片这是大事,桃李面包方面没有详细说明该事件缘由及调查取证过程,只是一则从流程上“证伪”的说辞,并未太多的信息量及诚意。

虽然目前刀片是怎么进入到面包里的,尚未有警方或其他第三方权威机构调查结果,但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在质疑声沸腾情况下,是不是应该提供更多细节、实证来佐证自己的立场?

实际上,这则澄清公告发布后确实并未减轻外界的疑惑,反而质疑声似乎更大了。

此后,蓝鲸财经发布的最新报道里透露了部分细节。比如当事人之前就和桃李面包相关负责人有接触,双方曾达成了口头的和解方案。但2月20日,桃李面包方面又出尔反尔。

02

对食品企业来说,食品安全是红线。桃李“刀片面包”事件会如何定性、发展,还有待后续调查。但从往期公开披露来看,桃李面包的食品出问题并非首次,且时有发生。

天眼查显示,2022年,桃李面包天津的全资控股子公司被有关部门行政处罚,原因是:纯蛋糕混有飞虫异物,经排查,出现飞虫异物的原因是公司虫害控制工作不够彻底,被处罚5万元。

图片来源|天眼查(特此感谢!)

2021年,桃李面包沈阳的“老家”沈阳,其全资子公司生产的纯蛋糕不合格,因其丙二醇含量检测值超标。

2020年,据山东商报,一青岛市民给孩子购买的桃李豆沙面包馅里吃出塑料异物,而且孩子当日出现腹疼状况。

此外,还有桃李面包的全资控股的海南桃李面包有限公司、西安桃李食品有限公司等多次因抽查检查不合格,被责令整改。

图片来源|网络(特此感谢!)

这些都是已经上新闻或被有关部门披露的,背后消费者的投诉更多。在黑猫投诉网上蜜妹看到,关于桃李面包的投诉有284条,大部分与食品安全有关,比如产品发霉、保质期内变质、有苍蝇、活着的虫子等等……细思恐极。

不知道看到这些,身为教师出身的桃李面包创始人,吴志刚会作何感想?

公开报道显示,桃李面包品牌为吴志刚1995年在辽宁丹东创立,刚开始是家面包小店,卖点是“无添加、新鲜送达”,因为健康、新鲜,桃李面包在当地打响了名声。

2015年,桃李面包登陆上交所,成为我国A股面包第一股。

03

因为抢到了“短保面包”(即保质期比较短的面包)的市场红利,桃李面包上市这些年来营收、净利润稳步上升。

从该司主营业务来看,其与2015年上市时并无太多不同,如下图东方财富统计显示,到2022上半年,桃李面包对面包及糕点类的营收依赖度依然很高,该产品分类的当期营收占了总营收的99.15%,粽子、月饼及其他产品的营收相对大盘子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特此感谢!)

也就是说这些年,桃李面包一直在吃自己刚创业时的“老本”,无论产品还是营销等方面,基本没啥创新。

另外作为一家全国布局的面包品牌,在区域拓展上,桃李面包也可以说没啥突破可言。作为一家东北起家的品牌,桃李面包在南方似乎很难打开市场。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特此感谢!)

截至2022年中期,桃李面包营收大部分集中在东北地区,其中东北、华东、华北地区占据了总营收的9成还多。而华东地区、西南地区、华南地区、华中地区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仅为 71.08%、70.09%、69.96%和50.83%。

但市场的红利期总会过去,闯入者也越来越多。对投资者来说,桃李面包的增长持续性是个问题。

最新业绩预告显示,2022年,桃李面包营收66.86亿元,同步微增5.54%;但净利润下滑更厉害了,同比下滑15.9%,为8.26亿元。2021年,桃李面包净利润同比下滑12.54%,这是其上市以来净利润首次下滑。

桃李面包的增长瓶颈,在2019年就已经有征兆。彼时其营收增速为6.42%,净利润增速7.02%。这两个数据,均为该司上市以来的最低增速。

如今,经过了3年黑天鹅,叠加行业竞争激烈、“短保面包”红利趋缓,传统打法的桃李面包增长空间变得更有限。如果再不好好把控住食品安全这道“红线”,消费者和投资者恐怕都会用脚投票了。

版权声明:本文系闺蜜财经创作,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获取授权。另,授权转载时还请在文初注明出处和作者,谢谢!

关键词: 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