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接连降息,股份制银行也加入“降息潮”,未来还有多少降息空间?
2023-06-19 06:04:39    腾讯网

政策利率全面下降,一如市场预期。6月15日,央行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即日起央行开展237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中标利率2.65%,较此前下调10个基点。而在过去一周多的时间,六大国有银行和11家股份制银行先后下调部分期限的存款利率,掀起又一轮“降息潮”。

多位受访专家指出,存款利率下调能够缓解银行业面临的净息差压力,保持稳健发展态势。

那么,未来还有多少降息空间?中金公司研报认为,未来1-2年存款平均利率仍有约20bp的进一步降息空间。其中,定期存款和企业活期存款下调空间较大。


(相关资料图)

国有行、股份行开启新一轮“降息潮”

继国有行宣布下调部分存款利率之后,多家股份制银行也纷纷官宣下调部分期限的存款利率,开启了去年4月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建立后的第四轮“降息潮”。

6月12日,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等11家股份行先后更新了人民币存款利率表,与国有大行类似,三个月、六个月、一年定期存款利率均没有调整,活期、中长期定期存款利率均有所下调,降幅为5到15个基点不等。

具体来看,招商银行官网数据显示,该行人民币活期存款利率从0.25%下调至0.2%;整存整取两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人民币定期存款利率分别降至2.05%、2.45%和2.50%,降幅分别为10bp、15bp和15bp,调整后与六大国有行存款利率保持一致。

其余股份制银行也均将活期存款利率降至0.2%,定期存款利率则略高于六大行。南都·湾财社记者梳理发现,两年定期存款利率(整存整取)方面,中信银行非保证金存款利率降至2.1%,民生银行降至2.15%,其余股份行则降至2.2%或2.3%。

中长期定存方面,中信银行、光大银行等7家股份行调整后三年期、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为2.50%、2.55%。浙商银行、恒丰银行、渤海银行调整后五年期定存利率均为2.80%,三年期定存利率分别为2.75%、2.80%、2.80%,略高于其他股份行。

就在此前的6月8日,六大国有银行曾共同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将活期存款由此前的0.25%下调5个基点至0.20%,两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调10个基点至2.05%,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调15个基点至2.45%,五年定期存款利率下调15个基点至2.50%。

针对存款利率下调,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银行息差缩窄及净利润增速下滑,与银行持续减费让利有关,但影响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可持续性,也将影响银行内源性资本补充能力。“通过下调存款利率、压降负债成本来延缓息差缩窄压力、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在当前仍然具有必要性。”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内蒙古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杨海平则认为,商业银行的净息差水平已经逼近可以承受的极限,降低存款付息成本才能在净息差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在多位受访专家看来,大行下调存款挂牌利率之后,中小银行也将继续跟进下调存款利率。“对于资金来源以存款为主导的中小银行而言,这次存款利率的下调有助于其实现平均资金成本下行,进一步改善中小银行的经营环境,增强中小银行可持续经营能力。国有银行存款利率下调的目的就是为中小银行的下调开路,所以中小银行肯定会跟进的。”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对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

对于未来的降息空间,中金公司研报认为,此次降息后,未来1-2年存款平均利率仍有约20bp的进一步降息空间(不包括此次降息)。其中,定期存款和企业活期存款下调空间较大(包括规范协定存款、通知存款、结构性存款、互联网存款等“创新存款产品”)。

而谈及贷款利率是否将跟进调降的问题,董希淼认为,负债端成本下降后,或将传递到资产端,推动贷款利率稳中有降。但考虑到目前贷款利率已经处于低位,未来下降的空间相对有限。

5月信贷投放延续放缓节奏

备受关注的5月金融数据也如期而至。6月13日,央行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5月人民币贷款新增1.36万亿元,同比少增5418亿元,总体呈现出“同比回落、环比改善”特征,延续上月放缓势头。

从结构上来看,信贷结构有所改善,住户贷款增加367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98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684亿元,均由上月的减少转为增长。

“本月住户贷款虽然同比、环比多增,但都是在上月和去年同期负增长的基础上实现,增量仍然较小,说明居民部门消费意愿仍然有待提振。”董希淼称。

再来看对公端,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855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5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7698亿元,票据融资增加420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604亿元。其中,票据融资同比大幅少增6709亿元,成为当月新增信贷同比少增的主因。

红塔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奇霖指出,企业部门的信贷延续“短期弱,中长期强”的特征。5月中长期贷款较去年同期多增2147亿元,较2018-2021年同期均值多增3103亿元,或与基建项目的带动以及制造业企业智能化、绿色化和数字化转型的需求相关。

中信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程强则认为,大行的信贷在一季度实现高增,全年贷款任务完成压力已经不大,所以没有积极通过票据贴现和短期贷款冲量,因此票据融资和企业短贷均同比少增。

“票据融资占比下降,代表信贷结构优化,与当前经济复苏走势相符。”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从票据融资数据进一步分析称,近期票据利率不仅环比走高,同比也明显高于上年同期水平,企业通过票据融资的需求下降;另外,伴随经济转入复苏过程,银行更愿意向企业发放短期和中长期贷款。

央行接连降息释放稳增长信号

在市场广泛关注下,央行重磅官宣“降息”。

6月15日,央行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当日开展237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2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充分满足了金融机构需求。其中,MLF操作的中标利率下降10个基点,降至2.65%,结束连续9个月的“按兵不动”。

此次MLF降息,在市场预期之内。6月13日上午,央行下调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OMO)利率,中标利率较前一日下降10个基点至2.00%;13日晚间,央行再发消息下调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隔夜期下调10个基点至2.75%,7天期下调10个基点至2.9%,1个月期下调10个基点至3.25%,吹响了政策利率全面下调的号角。

密集降息的目的仍然指向稳增长。金融体系资金成本将有所下降,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在资产端让利实体。这也与政策文件相呼应。6月13日晚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明确22项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任务,其中就包括“推动贷款利率稳中有降”。

董希淼给出了更为详尽的解读: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虽然有所恢复,但恢复的态势并不稳固,市场主体信心和预期仍然较弱,部分中小微企业尚未走出困境。这种情况下,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下降,引导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适当下行,很有必要性,且时机已经成熟。

6月9日,国家统计局披露数据显示,5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下降0.2%,同比仅上涨0.2%,涨幅连续三个月处于1%以下,核心CPI持续处于低位,国内需求仍显不足。

王青分析称,今年二季度以来经济修复力度稳中偏弱,楼市也再度出现转弱势头,需要稳增长政策适时发力。本次政策利率下调,叠加近期银行存款利率调降,将有效带动企业和居民实际贷款利率下行,进而刺激信贷需求,推动消费和投资提速。

“更重要的是,本次政策利率下调释放了明确的稳增长信号,将有效提振消费和投资信心,推动房地产行业尽快实现软着陆。”王青指出。

业内预测

更多稳增长政策或在酝酿中

MLF降息靴子落地,业内人士预计,本月LPR利率,特别是与房贷利率密切相关的5年期LPR同步下调的概率加大。

MLF利率下调后,董希淼预测,叠加2022年9月以来存款利率已经多轮下调、银行负债成本有所下降,本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有望下降5—10个基点。程强则对LPR利率下降幅度有不同的看法。他预测,本月5年期LPR的降幅可能大于10bp。因为5年期LPR与居民房贷利率挂钩,其降幅增加有利于活跃地产销售,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一般的企业贷款利率已经到了历史低位附近,进一步降低的空间有限,可能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资金空转”问题,因此1年期LPR降幅可能相对较小。

不过,在业内看来,“降息”并不是终点,更多稳增长政策可能也在酝酿之中。“一般来说,货币政策都会与其他稳增长政策同步调整,货币政策的变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央整体政策基调的变化。”程强表示,虽然政策不会大幅加杠杆强刺激经济,但是也能对经济起到比较明显的呵护作用。前期市场对经济的预期悲观,政策的出台也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

关注

存贷利率“倒挂”,会引发资金空转套利行为吗?

近期,存贷利率“倒挂”相关话题在业内引发热议。

南都·湾财社记者查询银行APP及走访银行网点了解到,目前多家银行消费贷年化利率低于3.70%,大额存单产品中,个别民营银行、直销银行3年期及以上的大额存单产品收益率比较高,有存贷利率“倒挂”现象。

面对存贷款利率的“倒挂”现象,不少业内人士担忧市场将产生一定“无风险套利”空间。业内人士认为,应该警惕当前非对称利率政策之下,贷款、存款和金融市场之间出现收益“套利”空间的可能。

不过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专家后获悉,投资者若想要从银行获取低息贷款后,拿去购买民营银行收益率更高的理财产品“套利”,实际操作起来较为困难,且存在诸多风险。

首先,这种“套利”操作存在利率风险。存款和贷款利率的变化受到市场和政策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据资深金融证券专家何晓宇此前分析,因为大额存单利率存在波动性,未来可能会下跌,这意味着这种操作的收益可能会降低。

其次是存在法律风险。何晓宇指出,这种操作涉及到消费贷和存款产品,如果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或者合同约定,可能会面临法律责任,影响个人征信。此外,套利操作需要较大的资金量和较高的风险承受能力。“对于存款客户而言,如果民营银行的业务不稳定或者出现风险问题,存款的本金和收益可能会受到影响。”何晓宇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低息贷款与购买高收益理财产品存在一定的门槛限制,并非人人都能操作。“最低贷款利率并非人人都能申请,本质上由客户资质决定。”董希淼指出,同时,高收益率的大额存单亦存在名额限制,并不能轻易购买到。

此外,董希淼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资金空转“套利”在实际操作上较为困难,尤其是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他指出,利率较低的小微企业贷款往往为1年以内的短期贷款,而收益率较高的理财产品多为期限1年以上的中长期产品,套利在实际操作上较为困难。

对于存在的“套利”风险,董希淼指出,银行应加强信贷资金用途和流向管理,监管部门应加大对相关违法违规行为的检查力度。对借款人虚构借款用途、提供虚假材料,骗取、挪用贷款用于非生产经营领域,银行应及时收回、不予续贷,并将相关情况上传征信系统,提高违法违规成本。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王文妍

罗曼瑜王蕾娜实习生郭燕铭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