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适接手,杰成医疗解散风波尘埃落定,当年的介入瓣膜优等生能否再写辉煌?
2022-02-05 10:49:01    科创板日报

《科创板日报》(上海,记者徐红)讯,手握独家品种,头顶“领跑者”、“四小龙之一”等光环,但因与投资人的矛盾而深陷解散风波的苏州杰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杰成医疗”)终于迎来转机。《科创板日报》记者获悉,新兴医疗科技公司健适医疗已于近期完成对杰成医疗的收购。

杰成医疗是国产介入主动脉瓣(TranscatheterAorticValveReplacement,TAVR,心脏瓣膜的一种)的领军企业之一,公司J-Valve心脏瓣膜于2017年取得国家药监局的产品注册批准,是最早在国内获批上市的国产TAVR产品之一。

但是受管理层与投资人矛盾拖累,公司在近两年的发展有所放缓。如今虽然解散危机划上句号,但国内的TVAR市场与此前相比又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未来公司是否还有反超机会?目前的TAVR市场还存在着哪些痛点?杰成J-Valve作为中国原创的瓣膜产品,又有哪些特色与优势?围绕这些问题,日前杰成医疗创始人张极接受了《科创板日报》记者的采访。

差异

主动脉瓣疾病是心脏的主动脉瓣出现了损伤或缺陷,主要包括主动脉瓣狭窄及主动脉瓣返流两种,两者均与人口老龄化有密切关系。

治疗主动脉瓣疾病除了用药以外,还可以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其中,外科开胸手术是传统的手术治疗手段,但需要开胸、体外循环、心脏停跳等,因此对高龄、有开胸病史、心肺功能差的患者来说手术风险较高。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AorticValveReplacement,TAVR)作为一种介入手术,具有创口小、恢复快等优点,因此成为不能耐受开胸外科手术人群的首选。

资本市场对TAVR的关注始于2019年启明医疗(02500.HK)的上市,之后随着沛嘉医疗(09996.HK)和心通医疗(02160.HK)的加入,TAVR人气更甚。

不过,在经历了2020年的短暂风光之后,因为销售不及预期,加上赛道逐渐拥挤,2021年的国内TAVR市场很快退热。港股TAVR三剑客启明医疗、沛嘉医疗和心通医疗的股价也因此坐上过山车,从翻倍上涨到现在的清一色“破发”。

据统计,从2017年首批两款本土产品获批上市迄今,截至目前国内已累计有5家企业的6款TAVR获批上市,其中包括一款进口产品,即爱德华的Sapien3。另据《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美敦力的TAVR产品EvolutPRO也已经在国内提交注册申请,有望在今年获批上市。

图|国内TAVR(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系统)市场的“五霸”格局:4家国产+1家外资

不过,尽管都被归类于主动脉瓣,但各家产品并非全然相同。以获批的适应症为例,目前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绝大部分TAVR都只适用于主动脉瓣狭窄适应症(AorticStenosis,AS)。

而杰成医疗的J-Valve不仅获批AS适应症,还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反流AorticRegurgitation,AR)适应症。

J-Valve瓣膜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同时获批AS和AR双适应症的介入主动脉瓣产品。J-Valve瓣膜所具有的独家性,或许也是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其仍然获健适医疗押注的原因之一。

奥秘

与外科开胸手术相比,虽然经导管的主动脉瓣置换术(也可理解为微创介入手术)有创伤更小、无需心脏停跳等优点。但与此同时,“经导管”这种手术方式也对术中所用到的主动脉瓣(即TAVR)提出了更高的产品设计要求。

经导管的主动脉瓣置换术,是指医生通过血管/心尖传入导丝,将压缩的人工瓣膜运送到病变瓣膜的位置,代替原瓣膜的功能。全程无需开胸,对病人身体损伤较小。

“当实施外科开胸手术的时候,医生可以直观地看到病变的瓣膜在哪个位置,同时也可以用手术缝线的方式把置换的瓣膜牢牢地固定在所要替换的位置上。”曾是心脏外科医生的张极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

“但如果是经导管介入手术,马上就会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如何定位?当你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时候,你怎么知道你要置换的瓣膜是落在了正确的位点上,尤其是在跳动的心脏里,定位的正负误差需要在2mm以内;二是在不能手术缝线的情况下,如何对置换的瓣膜进行很好的固定。”张极解释道。

“针对定位的问题,以往的解决办法一般是通过培训来提高医生的操作熟练度;或者是借助影像技术反复矫正,但这会增加造影剂的使用,不利于肾功能衰减的病人。”张极说。

“所以,在创立杰成之前,我一直在思考能不能做一款可以同时能很好解决这两个问题的TAVR产品。”张极表示。据其称,正是带着这个想法,所以J-Valve瓣膜才有了“自主导航定位系统”这一独家设计。

“自主导航定位系统”的功能简单来说就是,可以让瓣膜能够不再过分依赖影像技术而正确定位,并且瓣膜释放以后也不容易移位(固定效果较好),即同时解决了置换瓣膜的定位与固定问题。

据了解,也正是因为不能很好地解决定位与固定的问题,所以包括爱德华的SAPIEN、美敦力的CoreValve等在内,目前全球绝大多数的TAVR产品只适用于治疗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

“因为其他瓣膜产品没有像J-Valve一样有一个定位件装置,所以固定需要依靠较强的径向张力,意味着原生的病变瓣膜必须要有一定程度的钙化(钙化组织较硬才利于瓣膜的固定),如果没有钙化组织作为支撑,介入瓣膜的固定就会比较困难,而瓣膜发生钙化就会导致瓣膜狭窄。”张极表示。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在解决精准定位与固定难的问题上,业界仍在持续做出努力。

譬如美敦力于去年8月在美获批上市的、公司最新一代的EvolutFXTAVR系统,即采用黄金(3个黄金点)作为显影标识(定位点)。

另据了解,德国的JenaValve公司也开发出了具有定位件设计的介入瓣膜,不过,区别于J-Valve的“活动式连接定位件”,JaneValve的产品采用的是固定式定位装置。由于定位装置固定,因此该产品无法完全展开,并不能很好地实现定位功能。

痛点

业内人士此前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展示的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TAVR植入量在4000台左右,这一数字普遍被认为低于预期。

“这主要是之前市场在测算国内市场容量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患者的支付能力,因此测算出来的患者人群要比真正用得上TAVR的患者人群大。这样一来,实际销售就会低于预期。”有人对此给出这样的解释。

不过,TAVR临床实际应用偏少固然与其价格昂贵有关,但另一层原因或还在TAVR产品本身。因为仅仅因为“固定难”这一个问题,就可能错失很多患者:

除了无法治疗关闭不全(反流)病人以外,又如:因为瓣膜固定的前提是病变瓣膜的钙化要达到一定程度,所以钙化不足的主动脉瓣狭窄就可能无法治疗;

因为固定不佳,所以冠脉开口过低的病人同样有可能不能接受TAVR手术,否则就可能有冠状动脉堵塞的风险;

另外,如果瓣膜固定困难,只能依赖径向张力来进行固定,还有可能造成传导阻滞,进而需要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PermanentPacemaker,PPM),因此不适用于低风险病人。

相关数据显示,TAVR术后永久起搏器植入的发生率在9%-26%。虽然新一代主动脉瓣假体需要植入永久性起搏器的风险较低,但永久性起搏器植入仍然是TAVR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不过,由于能更好地进行定位和固定,这些其他TAVR产品不能治疗的患者恰恰也能被J-Valve瓣膜覆盖。

“理论上来说,J-Valve可以治疗几乎所有的主动脉瓣膜病变患者,而其他TAVR产品大约只能覆盖一半左右的患者。”张极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

争议

虽然得到了不少同行的肯定,但业界对J-Valve瓣膜也存在着一些争议,主要是来自其手术路径。

杰成J-Valve采取的是经心尖(TA)手术路径,需要在胸口皮肤开一个2-3厘米的小口并在心尖进行穿刺,此类手术在心外科开展。

相较之下,其他TAVR瓣膜往往都是采用经股动脉(TF)的手术路径,不需要在心脏打孔,仅需穿刺血管即可完成瓣膜的置换,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快,这种微创介入的手术一般在心内科进行。

与此同时,还有分析人士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杰成J-Valve虽然获批的是双适应症,但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其更多还是用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反流)患者。

对于以上这些说法,张极向《科创板日报》的记者解释称,虽然经股动脉(TF)的手术路径有其优势,但经心尖产品的许多临床应用场景,如血管通路存在问题的患者、或动脉结构疾病的患者,都无法由经血管产品(即经股动脉产品)来治疗。“这两种技术各有其适应人群”。

他同时还告诉记者,J-Valve更多用于关闭不全患者主要是因为,在国内瓣膜病患者的就医路径一般是先“心内”后“心外”,所以当心内(科)有经股动脉的方案的时候,经心尖方案只能排在之后。

“所以,J-Valve更多用于治疗关闭不全的病人只是‘结果’,并非‘原因’,不是说J-Valve治疗关闭不全病人更好,治疗狭窄病人就效果不佳。事实上,在我们的临床试验中,有60%是狭窄病人,40%是关闭不全病人,两类患者的治疗效果是一样的。”张极表示。

从市场表现看,J-Valve的销售确实也不差。据公司表示,2017年4月取得国家药监局的产品注册批准之后,J-Valve瓣膜在2017年7月正式开始商业化,到2021年底在中国大陆共完成了3000多例植入,向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输出了几十套。

而在2021年公司遭遇解散危机的情况下,中国大陆的植入量亦有近千例,居国内市场份额前三。

未来

虽然经心尖产品上市在前,但杰成自2018年起已经开始布局经血管(经股动脉)产品。

2018年底,杰成J-Valve经血管介入生物心脏瓣膜在美国成功完成了首例人体植入。在此之后,又通过美国FDA和加拿大卫生部特殊通道,在两国救助了20多位患者。这些病人中,部分是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患者,其余是主动脉瓣狭窄、但无法用现有瓣膜治疗的患者。

据了解,在完成对杰成的收购后,健适医疗一方面将进一步加强杰成经心尖产品的国内外销售,另一方面也将迅速启动J-Valve经血管瓣膜在中美两国的临床试验。

但是,经血管产品上市之后,又是否会对经心尖产品形成替代?对此,张极回复《科创板日报》记者称,经心尖与经血管两类产品属互补关系,并不会相互取代。

“经心尖有很多场景是经血管产品不能用的。心脏瓣膜出现问题的病人,往往血管通路也有问题。对于这些病人,经心尖可能会更加适用。而且随着经心尖产品的不断使用,术者的技术也在提高,因此手术创伤不见得就比经血管产品更大。”他说。

“另外,从对瓣膜的压缩程度来讲,经血管入路的瓣膜产品需要将瓣膜压缩在更细小的范围内,意味着经血管植入的瓣膜在厚度设计上要更薄。理论上讲,生物瓣的厚度与耐久性是成正比的,经心尖的产品因为更厚,耐久性也会更佳。由于患者日趋年轻化,经心尖的产品可能会更适合。”张极表示。

杰成J-Valve瓣膜自2017年上市至今已接近5年。在2021年7月,杰成首次公布了5年随访数据:J-Valve5年心源性死亡率15.24%,5年起搏器植入率7.42%,5年结构性衰败率3.7%。在公司看来,这一组数据在国内外都处于领先地位,初步证实了J-Valve瓣膜的优异性能。

然而,作为国产原创产品,未来J-Valve能否在国际舞台上一展拳脚?下一代J-Valve经血管产品是否会有更加出色的表现?对于重获新生的杰成来说,新一轮的挑战或许也才刚刚开始。

关键词: 瓣膜 主动脉